凝视

if you gaze into the abyss, the abyss gazes also into you.

– Friedrich Nietzsche, Beyond Good and Evil

五月五日时,距离四月份的动乱已经过去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讨论法律问题,除了和另一位同事沟通未来的走向,公司一团乱麻的环境,剩下的就是在观望,在五月的第一个周里,我在领英上看了很多的职位,在众多的JD之前驻足不前。 —— 他们都在寻找颇有资历能力的候选人,而我,有这个能力基础吗?

最开始时,我打算投一投Atos的简历,因为我的工作时间符合,而他们作为一家颇有技术气息的公司,其背景也非常吸引我。为了准备这次简历投递,我遍寻朋友圈,恬不知耻地开口和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的师姐沟通请教,但在最后整理完一切,就要点击哪个Apply Now的按钮时,JD上的资历、沟通、语言能力,又仿佛一座巨碑放在我面前,而我则需要对上面的每一句要求负责。求职一度被我自己掐住人中,恭王反复催促我,而我深陷自我审视,踟蹰不前。

好在多了一位猎头在领英上联系我,向我抛出了另一个欧洲制造业大厂的职位橄榄枝。虽然沟通中,她多数时间都在和我八卦目前公司的情况,以致我始终怀疑她是本次动乱另一方派来的前驱刺客,但她主动依照我的领英简介联系到我的做法,无疑代我完成了整个路径上最重要的一步:第一步。

自我的不屈

说起来也有趣,猎头除了多方位地向我八卦目前公司的情况以及我的态度,我对公司行业的看法,过程中也一度质疑着我目前的工作职位,「你这个工作年限,现在这个Title,是很吓人的」。

这个评价让我心有不忿,虽然没有临场发挥直接不屈地顶回去,但挂断猎头的电话,我又不屈地自我安慰:无论是何种原因,在这个Title下面的这段时间里,至少我做完了应当做的事情,且并未因为我自己的主观失误掉链。那么无论如何,至少在这个岗位上,我并无失职或欠缺。

后来心有不甘地继续和猎头沟通,表达自己对潜在职位的兴趣,以及目前一个国际规范化大厂对我的吸引力。

当时我一边感慨面对一个难得的机遇,一边未曾意识到这个机遇背后的「机遇」有多么难能可贵,同时也未能意识到这个机遇又一次给我带来的凝望和审视。

说是机遇,其实是偶然地发现,即将面试我的直属领导,历史上也在我的前公司任职。我在前公司的工作履历还算不错,沟通问询之下,不仅了解到了面试官的脾气秉性,同时还获得难能可贵的内推机会。

几番了解,无论从机会,还是从目标公司的情况,我都非常希望能够从目前的困境中脱离,即使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内容还需要时间,还需要精力。

认知与凝视

从五月六日正式通过猎头投递简历开始,我就开始惶恐即将到来的面试关,彼时的我也从来没有想到这一则面试关会演绎那么长的一个时间,陆陆续续的面试下来,已经经过了快两个月的时间。

从HR面试,到直属领导面试,到北亚区法总面试,再到欧洲总部HRBP,四轮的面试下来,虽然问题们大同小异,但一连串的面试和面试准备,将我整体暴露在工作群体的凝视中来。

自打2021年换工作以来,我实则常常处于焦虑中,这种焦虑类似于虽然自己每天都在上班,上班的内容也不甚难做,但因为日常处理的工作实务要么深陷沟通,要么繁琐无味,甚至检索,研究的时间都在降低,似乎越来越无法匹配上「专业」的名头。这种自身依赖的工作专业度一度荒废的感觉,让我始终觉得自己在职业的路上走下坡路。

然而,在今年年初,目前的工作完美地达成了事儿少钱多离家近的梦中工作线路。这种滋润的工作节奏又不可抑制地培养出我的惰性。特别是面对一个异常情绪化的领导,我还面临着提出辞职可能带来的急风骤雨,诋毁辱骂。惰性+畏难,让我始终坚持在这样一个岗位上「划水」,直到四月风波的出现。

实际除开在纽约的两次面试之外,我并没有长足的市场求职经验,当我纽约州求职会面试结束后,我就顺利地入职了首个工作单位,又在2021年经人介绍被「挖角」到现在的公司。可以说从来没有将我的专业技能放到一个非常市场化的地方进行比拼(虽然我觉得我所在的专业的技能非常难以量化)。这一次的面试,是我在大环境市场中挣扎的明确一笔,也是我以非应届毕业生身份首次面对公司招聘的凝视。

这个过程中,也参杂了我的自我凝视。如何选择面试时的经验分享,如何确定面试时自我介绍的范围,面试外企不得不面对的再次捡起语言关,如何用另一门语言解释介绍可能面对的问题?

面试官不喜欢怎么办,问的问题我没听懂怎么办,事实上,第一次面试时,我就被「你做的最难的一件事」这种老到掉牙的问题问到一度语塞(我似乎没觉得有特别难的一件事,至少在事后回望时是)。

人类是始终都在面对凝视的,公司凝视求职者的能力并一心希望能够从求职者身上挖掘出更多的利益,朋友凝视对方确定各自的三观范围和交往尺度。作为社会合集的一个部分,我们天然地暴露在各种各样的凝视下。

我可能都算某种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这种世界观带来的一则「绿茶气息」是我倾向于认同人各自不同的价值,特别是对自我愿望的实现。我倾向于认为在不侵犯别人权益的基础上,任何人应当免于被审视地满足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可能也是这种超我价值观和本我社交欲望之间的矛盾,我所产生的自我也是一个高度的矛盾集合体。一方面我认为一个人应当不受他人的评价地作出决定,并充分积极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一方面又止不住地通过社交、沟通将自身的生活投射到群体中去,去从他人的凝视中找到自我的痕迹。

我很不喜欢被他人凝视,我的价值,我的存在,似乎不容他人置喙。但我也不自觉地在凝视他人、评价他人。

暴露在各种各样的「目光」「评价」「量化」中,让我感到威胁和不适。然而即使没有了别人的凝视,我也时常凝视我自己,「审判」我自己。

多么无奈的人性。

然而这就是人类社会,我们都生活在避不可避的眼眸中。

好在面试的结果似乎还不错。近期,或许真的要换工作了吧。

尘峰
尘峰

碎碎念|重度拖延症|情绪化|游戏爱好者|

文章: 21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